这是一个被群山环绕的村子,与广东上坪交界。出村的路有三条,最常出也最多人出的是一条盘山公路,从外面进来一路无人家,皆是山。直到相对平整宽阔的地方,村子陆陆续续映入眼帘,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意境。
除了住在此山中的几户人家不识此山貌,村里每一户人家皆可出门抬头望见峦山嶂。因此这个村之前也曾叫过峦山村,也不晓得什么缘故,现在叫香山村。村子的主体部分是在谷地,房屋多建造在河的两岸,一条河贯穿着整个村庄,算得上是山清水秀。虫叫鸟鸣,花开四季,也称得上鸟语花香。
在今年年初,登上了村的最高处,也寻访到了水源头,也算完满,也终觉对养育了二十多年的村子多了解了一些。
峦山嶂是第二次登顶,在十几年前小学三年级或是四年级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,学校组织去过一次,依稀记得一群人登上山顶往下眺望的场景,登山过程已经记不清了。现在学校早已没有这项活动,可能是山路难走,也可能顾忌学生安危,总之现在村里的小学生只能望着山高了,而不能知到底多高了。山其实并不很高,骑车到山脚开始爬,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,但路难找,如果不是路人指点,根本找不到入口。
“从石阶路上去,到“挫果子树”那里往左走”这是路人反复说的,尤其是“挫果子树”,但凡问去过的人路怎么走,此树必然会提到。心想到底是怎样一棵树能如此显眼,如此具有代表性。直到看见一棵从石堆里长出,几株枝干一同垂直往上的树,枝枝叶叶,甚是惊奇,尤其几束漏进来的光,形成光柱罩住古树,为其增添了神秘感,诠释着它的地位,不愧是路标!
山路崎岖难寻,两旁植被盖没整个人,并不好走,但今年也有很多波人爬了上去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所以也有了除了几处宽阔,其余只允许一人通过的可行之路。这时便佩服起第一个爬上去的人了。沿途并没有什么景色,没有山花,没有悬泉瀑布,只是登上那山顶可以看得见整个村的村貌,甚至更多的村。没有很多重温故地的感慨,只是疑惑当时小小年纪是凭着怎样的力量爬至于此。也许是老师同学们一同陪伴,是对困难险阻的无畏不知,是对重阳登山习俗的遵循。在那以后的很多年间都曾念叨要再爬一次,但是总缺少足够的动力,今天也算遂了多年心愿,此行不枉。
比起登山,寻水源头则容易很多。因为此路也是通往广东,有一种说法是,过了“大桥头”便是广东。“大桥头”里有座石拱桥,故曰其名。虽路大平宽,但是因为是第一次去探寻,所以更有新鲜感,也更期待。还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听到水声泠泠作响,哗啦哗啦。当声音越来越响,一道微型的三叠瀑布映入眼帘,心里稍稍一震,虽比不得庐山三叠泉瀑布的壮观,但充满自豪感叹,没想到这小小山村竟有此景!更没想到在二十多岁我才发现此地!往深处走的景色更加引入入胜。溪水很清澈,石头很多,长有石菖蒲,岸边植有芭蕉,古老的树下有块当年捐献建造石桥的功名碑,还有神龛,常有人来此祭拜。从石桥下去右岸错落着几块很高很大的石头,与左岸相互拥裹,形成几处潭,每个潭相隔几米。潭水很深,水流也很湍急,石头表面湿滑,令人畏惧,胆子稍小一些就可能错过此景。
这个不知年岁的村庄,记载了多少欢声笑语,喜怒哀乐愁。那山那水见证了多少辈人的故事,它随着人们的成长也在无声地变化着。
旅游攻略